遇到危險的情況而感到受驚害怕是很正常的反應,但驚恐症患者卻經常無緣無故感覺驚慌,時刻生活在惶恐之下。驚恐症是大眾較為不熟悉的情緒病,但其實此症的患者不少,在本港年齡介乎 15 至 60 歲的組別中,百分之四的受訪者患上不同程度的驚恐症,還有一些病人往往被誤診和漏診。
怎樣才算病態驚恐?
驚恐症的發作往往是突如其來、毫無預兆的,患者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異常強烈的焦慮和短暫而強烈的恐懼,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頭暈或瀕死的感覺,這種極度驚恐的狀態一般持續 5 至 15 分鐘才可回復正常。由於驚恐症發作都是莫名其妙的,而且會反覆出現,這往往使患者誤以為自己患有重病,有些患者甚至進行多項身體檢查也無法驗出病因,因而感到徬徨、迷失,甚至恐懼。
不過有偶爾的驚恐發作不一定是患上了驚恐症,有些人會因為壓力過大、缺乏休息或其他原因而經歷無法預測的驚恐發作,但他們並不擔心驚恐發作會帶來的後果,發作亦不會大大轉變他們的生活或行為,這類人士並不算患上了驚恐症。
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患上驚恐症,需要符合下面一些條件:
- 沒有器質性因素,如甲狀腺功能過高、依賴咖啡因等
- 沒有明顯外在因素,如暴露在引起焦慮的處境、被他人注視等
- 出現最少 4 項驚恐症徵狀(參考下表)
- 持續一個月或以上都擔憂日後再發作、憂慮發作所帶來的含意或後果,或因發作而導致明顯的行為改變(例如避免重訪曾發作的地點)
恐懼症徵狀 |
•氣促或呼吸困難
•頭暈、虛弱、步履不穩或頭重腳輕 •心跳加快或心悸 •顫抖 •窒息感 •冒汗 •腹部不適或噁心 •感到周圍環境或自身不真實 •感到肢體麻木或刺痺 •潮熱或發冷 •胸部疼痛或不適 •害怕死去 •害怕會失控或發狂 |
為何驚恐?
驚恐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和生理、遺傳、個性和過往的不愉快經歷有關,生活壓力可能是誘發病情的導火線。
驚恐症的成因 | |
生理及遺傳因素 | •血清素或腎上腺素的代謝不平衡
•父母遺傳 |
心理因素 | •認知系統錯誤地將軀體感覺當作是災難或危險信號
•受早年發生的經歷影響 |
社會環境因素 | •包括工作壓力、家庭糾紛、感情、經濟、健康、濫用藥物、酗酒等 |
怎樣醫治?
驚恐症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後,大多數都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甚至痊癒。而愈早接受治療,效果愈好。治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認知行為治療
情緒教育:使患者了解為何驚恐症會持續發作,幫助他們分析引起恐慌發作的環境,以及相關的身體感覺、思想模式和應對策略。
改變災難化的思想:幫助患者檢討現有的思考模式,通過溝通使其認知改良,從而可以重新評估後果的嚴重性。
「暴露」療法:協助患者由淺入深,逐步克服以往迴避的行為,從而深化思想方面的改變。
- 心理及身體鬆弛教育
運用分散注意力、理性思維及身體鬆弛(主要是腹式呼吸法和肌肉鬆弛法)等方法來保持安定和冷靜,可以減低驚恐發作的次數和嚴重程度。
- 藥物治療
主要是通過藥物調節腦部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兩種化學傳遞物質來控制病情。現在較多應用的是血清素調節劑(SSRI 類藥物)和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藥物劑量要調校至有效水平,維持一段時間,再逐漸減少至停藥,整個療程通常需時半年至數年時間。
由於驚恐症患者在較早期得到診斷和經治療後,大多數病情都得以明顯改善,所以我們特別提醒大家,若懷疑自己患有此症,必須盡早求醫。因為延誤治療可令部分患者最後演變成抑鬱症,甚至會有自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