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焦慮症

面對困難時,我們會擔心、焦慮,甚至因此而導致腸胃不適、失眠和心跳加速,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不過當焦慮過了頭,達到不能自控的程度,就有可能是經常焦慮症的表現。普羅大眾對經常焦慮症的認識不多,往往未能及早診斷和治療,究竟怎樣分辨正常焦慮和病態焦慮呢?

 

分辦正常與病態焦慮

 

經常焦慮症是指不能自控地過度焦慮和擔憂,患者的行為及生理狀況與正常人面對危難或困苦時的表現很相似,最大的分別在於焦慮程度和時間長短。一般人面對外來衝擊時,感到短暫性的焦慮是正常表現,但經常焦慮症患者卻會在面對較低程度的衝擊和困難時,亦感到焦慮,以致他們擔憂的事情較為廣泛,例如偶然胃痛便懷疑自己生胃癌、經常不合理地擔心工作不保等等。患者的焦慮會持續 6 個月或以上,日常生活亦受影響,形成工作、家庭、社交上的困擾。

 

焦慮的表現
•容易疲倦

•難以專注

•容易受驚

•肌肉繃緊

•腸胃不適

•出汗

•容易煩躁

•焦慮不安

•失眠

•心悸

•呼吸困難

 

 

簡易問卷自我評估

 

由於正常與病態焦慮可能只在一線之差,你或許不知道何時需要尋求醫護協助。以下的簡單測試有助你評估自己的情緒,看看是否有需要請醫生診斷。

 

請回答下列問題,如果答案皆屬「是」,而這樣的情況已持續數月,即表示你可能患有經常焦慮症,請盡快向醫護人員求助。

 

•你是否經常為一些其他人不會擔憂的事而擔心、憂慮?

•你是否不能自制地擔心、憂慮?

•你是否經常擔心和憂慮,但那些憂慮卻不能幫你解決問題?

•你是否常常擔心一些負面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或親友身上?

•你是否在安穩、平靜的生活中也經常擔心、憂慮?

 

藥物心理雙管治療

 

經常焦慮症的原因包括內在和外在因素。一般來說,內在生理因素即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分泌失調或家族遺傳,是發病源頭。外在因素包括童年陰影、工作壓力、家庭問題、感情問題、意外、長期病患、持續壓力過大、受藥物影響等,是引發經常焦慮症的常見原因。

 

只要及早診斷和治療,經常焦慮症是可以治癒的。在診斷的時候,醫生會為你進行身體檢查和心理評估。治療包括藥物和心理治療,藥物可以調節腦部化學物質的分泌,而達到抗焦慮的作用。心理治療可指導患者改變思考模式、學習放鬆肌肉及腹式呼吸的技巧,以及面對焦慮時的行為反應。藥物和心理治療可單獨或同時使用,適當的藥物配合心理治療,對很多患者都有幫助。可惜不少有焦慮問題的人不僅沒有尋求專業治療,反而自行服食鎮靜劑和安眠藥去平定情緒及嘗試提升睡眠質素,這樣胡亂服用藥物非但不能根治疾病,而且更可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如藥物成癮等問題。所以,如你有焦慮問題,請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耐心接受由醫生處方的治療,切勿胡亂使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