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活躍症是許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但由於家長通常對其認識不深,難以將其症狀與一般好動孩子的行為分辨開來,所以往往令育有「反斗」子女的家長擔心不已。過度活躍症的醫學名稱叫「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常見於兒童期的精神失調病症。病童會因為活動量過多、自制能力弱和注意力散渙,而於社交和學習上出現困難。此症的真正成因未明,但可能與發生於腦前額葉的遺傳性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新陳代謝毛病有關。一般而言,約有3% 至5% 的小學生會患有此症,而男童患病的比例較女童為高,大約是4:1 至6:1。
診斷患病的指標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所記載的DSM-IV 診斷標準,如你的子女有以下情況,即代表可能已經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你應安排子女接受專業評估,以確定子女是否患有此症。
同時出現以下5 個情況代表有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出現「症狀表」中1 和2 項的任何6 種情況
- 症狀維持6 個月或以上
- 症狀於7 歲前便出現
- 在兩種以上的場合出現社會、學業、工作適應障礙
- 已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焦慮症、情感性精神症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要症狀 |
1 注意力散渙或集中困難
•經常無法注意細節,容易因粗心而犯錯 •經常在做功課或遊戲時不能保持專注力 •別人與他說話時,經常沒有留心聆聽 •經常不能完成指定工作 •做事經常缺乏條理,虎頭蛇尾 •怕動腦筋 •時常遺失物件 •經常受外界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經常忘記每日的活動 |
2 活動量過多
•不停扭動身體 •不能安坐及經常走來走去 •經常亂跑亂爬 •經常無法安靜地參與活動 •經常精力旺盛,無法靜下來 •多言 |
3 自制力弱
•經常搶着說出答案 •排隊或輪候時,經常中途插隊或騷擾別人 •經常騷擾別人或打斷別人談話 |
多元治療才有效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及其並存的障礙甚廣,故此必須採取多元化的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病情。有效的治療包括三個元素:
藥物治療
中樞神經興奮劑是首選藥物,如哌醋甲酯(又名利他林,Ritalin,長效劑型稱為Concerta)能幫助病童集中注意力、減低活動量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但不能根治此症。如中樞神經興奮劑沒有療效或不適合使用時,可樂定和三環抗抑鬱藥可作為二線藥物。
心理治療
治療可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通過「行為治療法」的特定訓練程式,可幫助病童減低活動量、提高專注力和自制力。治療亦包括解決問題方法的指導和情緒控制技巧的訓練,有助改善病童的人際關係和服從性。此外,治療更可包括為家長而設的「親職訓練」,幫助家長了解此症和提升管教技巧,以紓緩壓力和改善親子關係。
適當的教學策略
適當的教學策略有助改善病童的學習行為,令病童能與其他兒童一起學習。已被證實有效的教學策略包括:安排病童坐在前方、實施「好行為獎勵計劃」等。
總括而言,藥物治療可改善病童的行為,配合心理治療和適當的教學策略,則可更有效地協助病童改善家庭和學校生活。不過單靠醫生去治療是不夠的,家長必須與醫生充分合作,詳細告訴醫生子女的狀況,讓醫生能準確處方合適的藥物劑量,而療程亦可能需要不時作出調整,醫生或者會選擇在暑假時暫停用藥,視乎反應後再決定是否繼續,不過在發育期過後,大多不需再用藥。治療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過程亦或許不容易,不過家長應盡量保持心境平衡,在有需要時尋求親友、專業人士或社區服務團體的協助,這樣才能和子女一起用積極的態度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