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疾病,香港現時有 30 至 40 萬人患有此病症,男女患者的比例約為三比一,50 歲以上婦女患者約佔三分之一,而 70 歲以上婦女則有一半人受影響。女性之所以較易患有此病,主要是因為女性踏入更年期後荷爾蒙大量減少所致。
併發症嚴重可致命
骨質在我們一生之中會不斷地生長和分解,只有兩者之間能夠取得平衡,骨骼才可以保持強健。但是,一般人到了 30 歲後,骨骼的分解速度會開始超越生長的速度,令骨骼的結構逐漸變得脆弱和疏鬆。當骨質密度降低至一定程度,便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初期的骨質疏鬆症一般無特別症狀,骨折會是首先出現的問題,很多患者到發生骨折時才得知自己患病。骨折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的包括脊椎、股骨、手腕等。有些患者也會突然感到背部劇痛,並可能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但是脊椎骨折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只有三分之一的個案會被發現。如果病人的骨折出現於脊椎,斷骨壓住神經線,更會導致癱瘓。如骨折位於髖關節,便需要做手術才能走動。長期卧床有機會導致爛肉、肺炎等併發症,據統計約有百分之十四至三十的病人會於一年後死亡。因此,大家應該定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是否患上骨質疏鬆症,並採取適當方法防止骨質繼續流失。
常見檢查法
常見測量骨質密度的方法包括雙重 X 光吸收測試及超聲波測試。超聲波測試通常只可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普查方法,並不能作為確診工具。而雙重 X 光吸收測量儀(DEXA)則用於診斷及監察治療的效果,當病人的 T-score 測試結果低於 -2.5,便會被診斷為骨質疏鬆。
治療方便易跟從
一般人以為補充更多的鈣質和維他命 D 便能夠防止骨質流失,治療骨質疏鬆症。其實骨質疏鬆症患者在補充鈣質和維他命 D 的同時,亦需要多做負重運動和多接觸陽光,而且也需要依靠藥物治療。現時常用以治療骨質疏鬆的是雙磷酸鹽藥物 (Bisphosphonates),它能有效抑制骨質分解及流失,從而增加骨質的密度,並改善骨骼結構。這類藥物服用時十分方便,只需要每星期服用藥片 1 次,於早上空肚時以清水送服即可。不過要注意服後半小時需保持直立姿勢,以免藥片進入食道而導致腸胃不適。現時還有一些藥物可以 1 個月才服用 1 次。想再方便一些,亦可以考慮打針,劑量分別有 3 個月 1 次、半年 1 次和一年 1 次。
曾有報道指服用雙磷酸鹽藥物有可能導致非典型骨折或下顎骨壞死,大家無需過分憂慮,因為這類案例不多。然而,因為骨質疏鬆引致骨折的後遺症則更加普遍及嚴重,所以醫學界普遍認為病人應該繼續服用此類藥物。當然,患者於服藥前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